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佛山轨道交通“织网”记

    信息发布者:Gamine
    2017-01-12 11:27: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转载

    佛山两会之焦点

    147.3公里,佛山今年力争年内再动工建5条轨道线路。昨日,佛山市市长朱伟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轨道交通”将列入佛山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14项重点工程之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佛山提出要推动轨道交通“四网合一”,加快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南海新交通试验线、高明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等项目建设,做好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1号线、13号线一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年内动工。

    佛山全面进入地铁时代的话题,也引发人大代表的热议。昨日,南海代表团分组审议会上,市国土规划局局长顾耀辉,更是在墙上挂了一幅未来《佛山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图。图上密密麻麻,如蛛网一般的城市轨道达13条、城际铁路达7条、有轨电车达20条。远景2050年佛山成网的轨道布局,首次以这种方式亮相,引发“啧啧”声赞叹。

    而回顾佛山轨道交通“成网”历程,过程却是曲折漫长……

    尴尬

    起了个大早 赶了个晚集

    “佛山地铁建设力度怎么那么弱?”一年前,佛山坊间还发出失望之声,对佛山地铁建设的评价稍显冷淡。此前佛山地铁建设还被形象总结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确实,广佛线首通段2010年11月开通,但是地铁2号线一直到2014年6月才动工,其间中断多年。

    时间来到2013年,彼时,佛山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010亿元。据测算,全市人均G D P为96000元,当时已经超过了北京和上海。

    在强大的经济实力面前,这一年,佛山也重新启动轨道规划。对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佛山市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曾小明分析,“除了政策原因外,在2014年前后,佛山才重新启动轨道建设规划”,他补充说,“轨道交通的效能讲究体现的是网络,要一条龙来做。”

    来自市轨道办方面消息称,2013年,佛山开展《佛山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按照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有轨电车“四网合一”的要求,将各层次轨道交通进行系统地统筹规划布局,确定了14条线、总规模562km的轨道交通线网。

    然而,根据当时的政策,地铁线路工期的主要因素在于资金问题。根据建设规划,佛山二号线一期和三号线工程预计总投资预计达到498.1亿元。

    佛山铁投一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曾受访时称,动工建设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筹措,两条线路近500亿元的建设资金并未有着落。

    轨道办一名负责人透露,更尴尬的是,在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传统的以政府投融资模式为主导的轨道交通建设模式遇到了政策性的障碍。

    分析认为,这也是佛山地铁一直缓慢前行的原因之一。不过,来自市轨道办方面的分析,则首次向南都记者揭秘了前几年地铁建设的繁琐。

    “一条地铁,一般建设流程包括:线网规划、建设规划、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是审批级别最高(国务院)、审批层次最多(市、省、部委、国务院)和审批部门最多(发改、住建、环保)的项目之一。

    同时,开工前,需要开展各类招标工作,包括土建招标、监理招标、材料招标、设备及系统招标、咨询招标等,“一般一条线有近200个标要招。”

    爆发

    为何地铁大建设时代今年到来?

    在曾小明看来,城市以前的发展定位问题,广佛同城的实效性并不多。他说,反观近年来,佛山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从2 0 1 1年6580 .28亿元预计提高到2016年8600亿元,五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目前条件成熟,广佛同城力度提高。”

    “在如此大的经济发展态势下,佛山地铁要是搞得慢,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佛山的经济发展不能出现瓶颈,要往前冲。”曾小明认为,广佛两市逐渐成为一市,如果佛山不把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好,很难对接城市的发展。

    南都记者留意到,2015年底,广州出台新一轮城轨建设方案,规划中将有7条地铁对接佛山。对此,曾小明表示,“广佛同城要求下,广佛同城地铁线未来要建四五百公里,广州还在增加四五百公里,未来十年八年接近一千公里,其中多条对接佛山,佛山建还是不建?”

    更利好的消息则是,市轨道办一名负责人表示,相比以前,国家对于地铁的建设审批是非常严格的,有严格的限制要求及复杂的审批流程。而这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压力的与日俱增,国家加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

    “2013年国务院下放项目核准权之后,2015年再次下放轨道交通审批权限,为各地的地铁项目建设大大提速,所以会感觉这几年速度明显加快了。”市轨道办方面称。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佛山明确了在城市建设更新方面,推动轨道交通“四网合一”即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有轨电车四个层面轨道交通叠加在一张网上,推动5条轨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年内动工。

    而据《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2年)》规划,未来五年,佛山共计有8条地铁建设,总里程达到310公里。市政协委员邹建华认为,哪条线先建?哪条线后建?这是很讲究的。这涉及到地区之间人才竞争的问题,地铁的开通有助于加速人才的聚集,先建先通有优势。“地铁的建设网络越密,建设越快越好。”他说。

    昨日现场,顾耀辉表示,几年前,佛山按照“四网合一”的理念,编制了全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包括国家铁路网、珠三角城际轨道网、佛山地铁网、南海正在做的有轨电车网。“这4个网总里程达到1500公里左右,国铁200多公里、城际轨道200多公里、地铁网500多公里、有轨电车网400多公里,总里程达到了1500公里左右”。他说。

    谋变

    地铁T O D催生“城市社区”到来

    值得关注的是,在佛山迎来密集轨道大建设之时,佛山也明确提出了要求。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朱伟称佛山“要推进轨道站点周边用地T OD综合开发。”

    而这个舶来品“T O D”,对佛山意味着什么?

    T O D是新城市主义者提出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这个城市社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公共交通以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为代表,以此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

    “这是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与佛山的各区组团发展不谋而合。”分析认为,在较早前,广佛线二期试运行通车后,高楼林立下的佛山新城,则基本实现T O D,周围三百米五百米就可以步行,一公里可以骑自行车到达一体化城区。

    然而,摆在佛山面前的是,对佛山老城区来说,T O D该怎么办?如何做到综合开发?这对老城区居民有何影响?

    在曾小明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实现对城市的重建,发挥T O D的内涵。他不认为定型的老城区在T O D综合开发上会遇到尴尬。“地铁开通到家门口,投资方,业主自然会对城市产生新的建设想法。”他说。

    不过,面对日益高涨的地价,曾小明也提醒佛山,有关部门对规划地段进行控制规划,地铁站附近五百米到一公里做好城市规划,“怎样重建,新土地怎么建,要考虑市民的利益,要考虑拆迁赔偿。”

    “现在就要提早做好地方控制规划,形成改造规划,交通方式的搭建需要整合进来,如公交如何停靠。若在地铁站旁没有单车站,会显得被动,这些工作要提早做。”他说,以此避免地铁建设后出现“僵尸地铁口”。

    突破

    佛山的“特许经营”资金模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地铁一开建,大量资金从何而来?而早在2014年,国家为控制地方债务规模,“政府投融资模式”一度成了障碍。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国内被推广,以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据南都记者观察,佛山市从2014年开始,便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的有效方式。如二号线一期工程,三号线工程建设和运营,则是决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推进。

    佛山市轨道办一名负责人分析,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又符合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财务控制等方面的有关政策要求。

    他进一步介绍,该模式是由政府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向社会选聘项目的建设运营主体,中标单位依法组建项目公司,政府通过特许经营协议授予项目公司一定年限(一般为30年)的特许经营权。

    此后,项目公司则按照双方协议约定的标准,进行项目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运营收入等获得收益,并承担项目投融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则通过特定政策,如沿线物业开发权、现金补贴等,对项目进行一定的补贴。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项目公司再将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或其指定部门。

    “这充分体现了公私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分析认为,至于未来佛山几条线是否采取该模式,还有待观察。

    矛盾

    减少地铁带来的“副作用”

    佛山地铁的密集建设,也引发诸多思考。前日,政协委员李叶平调研后,提交了一份关于规范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建议称,随着地铁密集建设,未来一段时间佛山特别是中心城区拥堵情况将会加剧,噪音和粉尘影响则更令人担忧。

    李叶平提醒建设部门,目前,佛山对于道路施工计划安排未进行合理评估,仅简单考虑施工计划,对道路、片区的交通影响未整体考虑,从而导致了整个片区交通状况的恶化。

    他举例称,从2016年10月开始,禅城区对港口路及其连接的支路共8处进行同时施工,小小的片区周边是大量的商业住宅,到处围蔽施工的结果是私家车的无处可走,公交线路的多次变更,市民出行不便,怨声载道。

    对此,佛山市政协委员,佛山铁投集团副总经理孙钟权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加速推进,未来带来的便捷毋庸置疑,但短期内无法避免的是,建设期间施工会加剧交通的堵塞。特别是中心城区,4号线开工之后会再加剧这一问题。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禅城区交通局常务副局长、区轨道办公室主任杨靓毅的认同。

    摆在佛山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

    佛山交通部门和轨道部门对此则分析,地铁施工中的环保问题主要是噪音、扬尘。对此,部门对围护结构施工中易产生高噪音的传统冲击钻成孔工艺,尽可能采用低噪音的旋挖钻工艺,同时配合隔音措施。

    “在扬尘方面,同时要求施工区域内道路全部硬化,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安装喷淋等系统,对超过3个月的裸土采取植草皮绿化防护。”相关部门分析,在交通拥堵上,推出“占一还一”的交通组织的一个原则,占用一个车道,要还一个出来,确保施工路段主车道数不变。

    而对于地铁建设后的,曾小明则建议,每个地铁站有不同定位,在城市边缘的地铁站建设停车楼。“这称为P+R模式,停车加换成的意思,值得佛山借鉴。”他说。

    顾耀辉则向南都记者反复强调,地铁是缓解交通压力一种重要方式,但它不是万能的,它是和公交等其它公共交通形式是互为补充的,不能指望地铁一通就解决所有交通问题。

    如何解决地铁规划与用地,投资与土地综合开发,保护区及设施保护等方面出现的矛盾,昨日,市人大代表,广东通法正承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坚则提出了关于制定《佛山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条例》的议案。他表示,如何合理布局、前瞻规划、有效管理一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法制化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良性运行的根本性保证。他提出的议案建议市、区土地储备机构对轨道交通站点边缘外侧500米范围内有开发价值的地块优先收储,满足轨道交通建设融资需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